新书海阁

第四十一章 《猫论》与杨士奇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书海阁xinshuhai.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通晓阴阳,洞察玄机的道衍,向朱允炆下跪行礼。

朱允炆下旨,恢复道衍世俗之名姚广孝,任命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同时入翰林院,任职侍讲学士,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

姚广孝看着朱允炆,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翰林侍讲学士,可谓是半个内阁之人,虽然不具备实际权力,但却拥有着影响皇上决策的能量!

自己之于建文帝,之于大明,一没有显赫的过去,二没有任何背景,三不是科举出身,四无任何功绩,五没有施政经验,如何能进入翰林院?

原以为朱允炆留下自己,只不过是个虚伪的借口,随意将自己安排在某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可现在看来,他是认真的,是真的想要重用自己!

难道我姚广孝,蹉跎数十载,终可一展心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了吗?

姚广孝的升迁,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激烈争论,一些官员上书,直指朱允炆,希望皇上不要擅自任命官员,不要听信谗言,更有甚者说朝廷之上无和尚立足之地。

只不过这些人忘记了,朱元璋曾经也是和尚,凭什么大明就不能多一个和尚?

朱允炆愤怒之余,拿出了邓公的白猫黑猫论,写了一篇三千言文章,发泄出了心中不满,直抒胸臆,点名核心: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和尚尼姑,有才能,有才华的人便可为官。

能者上,庸者下。

你敢尸位素餐,我就让你下岗分流,为大明农业发光发热去。

“纳才之道,当观其品,鉴其才,用其人。朕阅览群书,尤为欣赏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朕思虑良久,认为此言,当为帝国选才之本策!”

朱允炆的文章,从解缙拍案叫绝,到徐辉祖仰天长啸,再到百官拜服,只用了短短两日时间。

《猫论》成为了内阁、六部讨论的重点,并从朝廷,传入民间。

一时之间,手抄《猫论》成为南京市民最热读物,一些书坊见状,更是连夜印刷,将《猫论》在京师销售,一些行商之人在离开京师时,也会带上数量不菲的《猫论》。

于是不久之后,苏州、杭州、南昌、开封、济南、北平等各地,都出现了建文帝的《猫论》。

武昌府,江夏。

一位三十余岁,身着玄青色长衣的先生,含笑对学堂的孩子们点了点头,孩子们行礼之后便离开了学堂。

说这里是学堂,其实并不妥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书推荐

大明公侯非洲帝国五胡明月明末龙腾五代十国一儒生纪元1701汉家日月三国之蜀汉复兴大唐国妖战国修罗传贼三国明末第一强藩大明至圣汉室可兴娶个毛妹当老婆异域纵横记三流书童乱世妖娆王明风万里大汉昌邑王大国崛起1857从来没有的帝国异域人生猎明江东幼虎大唐西域少年行宗明天下医入白蛇宣和画卷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回到明朝当太子千年军国少女与枪与异界无赖帝师重生之朕即国家晋枭三国云飞扬最终反击唐时归混在蜀汉当皇帝